作者:本站来源:国际学校发布时间:2018-01-31 10:08:06
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就读国际学校,但是问题也逐渐凸显,很多孩子因为英语成绩差而难以跟上国际学校的步伐,有些学生因为无法适应国际学校的教学模式而成绩退步,有些学生因为性格孤僻在国际学校很难交到朋友……国际学校学生问题越来越多,家长们该怎么做呢?
第一,亲子交流顺畅,让孩子把他学过的东西教给你听。
能把学过的东西教给别人,这是理解深度的体现。如果孩子愿意接受这个挑战,那么在与你的一问一答之间,他学到的东西也会更加巩固。当然这对你的要求也不低,要是总是提一些门外汉级别的问题的话,此类亲子对话估计就持续不下去了。
第二,用辩证精神和孩子讨论生活中的任何问题。
因为critical thinking是IB训练学生的基本素质,是跨学科的。当然,要避免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什么东西都值得讨论,什么观点都是不完整的,完全不分青红皂白的去质疑。
这个误区我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那里有观察到过,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偶尔也有感受过。如何把握质疑的分寸,是有建设性的餐桌对话的关键。另外,既然是理性的讨论,就难免出现家长的观点有错误或偏差的情况,这个时候就不能太爱面子啦。
具体来说,孩子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大约有以下四点:
1.英语困难(理解、表达能力不足)
英文表达不好的同学可以尽量写简单句。学生的信心与他们对内容的掌握程度有很大的关联性。
以内容为突破口,当内容掌握的差不多的时候,学生自己会感到英语在工具性上的不足,这个时候再去补英语,就容易事半功倍了。
具体来说,可以从模仿课本的行文开始,因为内容已经掌握了,这个时候去读课本就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英语表达上了。
2.思维习惯困难(国内应试教育思维)
习惯了国内应试思维的孩子,一开始在接触辩证思维的时候很可能仍然是靠死记硬背的(比如“这个问题从正面来看有三个要点,从反面来看有两个要点”)。
先让他这样去好了。记多了以后才有可能去总结,进而发现辩证思路的特征。这就是所谓的扬长避短。
从应试教育思路到国际教育思路的转变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一个可以从“整体上”改变的。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的过程。
3.时间安排困难(很多时间须要自己安排)
发现孩子有想做的事情,就尽量鼓励他去做,同时提醒他其他必须要做的事情,但不要强迫他先做不想做的事情。
计划这种东西只有在时间不够用的情况下才是最有效的,而时间只有在按自己的意愿做事情的时候才会真正显得不够用。
外界压力造成的时间不够用,只会带来焦虑。我们的目标,是去发现那个让孩子觉得“读书是有用的”的契机。这本身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有机会单独讲吧。
4.与任课教师不合拍造成的困难
国际学校会有一些教师因为水平有限,没有办法满足学生。家长在这个问题上的处境比较尴尬,你并不能很容易地判断这个问题,因为你听到的都是二手信息,而找老师交流也未必会有什么结果。
我们能做的,是鼓励孩子多去问问本校同学科的其他老师,看看其他老师能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一般一个学校总还是会有靠谱的老师的。
想要咨询更多国际学校信息,欢迎留言,或拨打咨询热线:4006-196-100,得到你想知道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