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访谈 > 青岛明德封面人物 |Olivia:文学的目的—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青岛明德封面人物 |Olivia:文学的目的—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作者:本站来源:青岛西海岸新区明德双语学校发布时间:2024-12-20 10:49:19

周蜀青 Olivia

MINGDE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er


明德双语高中部

语文老师

●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俄语语言文学专业

●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孔子学院对外汉语教师

●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东方语言学院讲师

●10年教学经验


欢迎来到明德封面人物第22期。本期由明德双语学校高中部语文老师Olivia担任嘉宾,与您分享她的教育经历和教育理念。

 

接到通知时我想,我实在是一个极为平凡的人。如果我的人生有任何值得称道之处,那都是文学所带给我的。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个恒久的主题,那就是“看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借助文学,我见到更幽微的人性,更广袤的天地,更深远的文明,我想带孩子们也看一看,这就是我最朴素的教育初心。

 

看见世界,也被世界看见


出于热爱,学习俄语专业的我力排众议,放弃了前途看似一片光明的俄语翻译职业,转而投入国际汉语教育的怀抱,成为了一名肩负文化传播使命的孔院教师。

在孔院的时光是我人生中尤为充实和多彩的一页,走出国门,世界在我面前更加广阔。而抱持着一颗让中华文化被世界看见的初心,我策划开展了题为“文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课程。这门课程如同一把钥匙,为学生们打开了跨文化交流之心。

茶艺课上,我们一同“取清妃白,倾向素瓷”,感受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国乐课上,我们“促轸趁明月,捉弦对白云”,感受古曲和雅清淡的意蕴。书法,剪纸,跳民族舞,制作中国美食……无数有趣而丰富的课堂,让学生们真切地看到中国,爱上中国。

此外,我曾有幸协助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举办第七届驻哈使团慈善义卖会,各国使节和嘉宾云集一堂,共同为慈善事业献上一份爱心。我还协助举办了“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哈萨克斯坦赛区的预赛及决赛,来自哈萨克斯坦各高校的选手们同台竞技,展示他们的汉语水平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当得知我所辅导的学生荣获哈萨克斯坦赛区第一名,并成功晋级中国总决赛时,我想,我的选择没有错。在这个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汉语语言文学的深远作用。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承载着中国几千年来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汉字是中华民族掌握世界的一把钥匙。”对外汉语教学生涯中最令我动容的,是看到14岁的孩子与74岁的奶奶同在一个课堂学习,是我的学生如今依旧在用汉语发朋友圈与我们互动,是无数孔院走出的学子依然留在中国进行文化交流工作。

这一刻,中国文化渊深璀璨足以动人的特点被无限地具像化,我为依托于这片植壤生长的自己感到幸福,也为让一小方世界看到中国的自己感到骄傲。

 
 
看见孩子,也让孩子看见
 
 归国后,我投身国际教育,用文学的力量去滋养更多孩子的心灵之土。

 
许倬云教授说,“我希望年轻人能了解自己、同情他人。要认识到自己不是工具,而是活生生、大写的“人”,要学会以心感受世界,以情覆盖世界。”

 

这是我的初衷,也是我的希望。

 


 

这个时代中,做一个现实主义的人很容易,做一个理想主义的人却很难。可是人生一世,活一点信念感,除了世俗中谋生享乐的反复循环外,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所以在明德的课堂上,我想要绕过分数,看看孩子们,也让孩子们绕过书本,看看人间。

 

 

用“语文的眼睛”看孩子,我越发觉得明德的每个孩子都值得称道。文学即人学,课堂中自然少不了人物评述、话题讨论、辩论赛及写作。而正是这些过程,让我在怠惰的孩子身上看到柔软和善良的心,在调皮的孩子身上看到他对文学的热忱,在不自信的孩子身上看到她做事的负责与认真,在寡言的孩子身上看到潜藏起的棱角与个性。多年的教学经历中,如果说我积累了什么经验,发掘了什么宝藏,那便是每个孩子穿透不同外表、不同身份、不同能力所闪现出的人类之光。

 

学生拍摄的荷花,她将其形容为“巴塞罗那圣家堂般浪漫的橘粉色”。

而让孩子用“语文的眼睛”看世界,是我在教学中所做的另一个尝试。我理解中的语文教学,对人生的塑造与影响应当远广于分数和课堂,它应该教会孩子什么是爱与美,怎么真正地理解自己和理解这个世界。

为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忱,我策划了别开生面的趣味知识竞赛,让他们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发掘智慧的矿藏。这次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知识海洋是如此广袤,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活动后更多孩子开始在课堂中有意识地积累曾经并不重视的文化素养,学习氛围浓厚了许多。

在剖析课本中的人物形象时,我巧妙融合舞剧、版画、话剧等多元艺术形式,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同时结合时下社会热点,引领学生展开深层次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与多媒介学习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不同的人生体验,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人文精神。文学还能帮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


如郭沫若所说:“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 文学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反映社会现实,同时也为社会提供道德的指引和精神的慰藉。

在国际化日益加强的今天,汉语与文学更是成为了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通过学习汉语和文学,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共性,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可能性,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身处IB学校的教育环境之中,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教育理念的重要性。IB教育所倡导的全面发展、批判性思维以及跨学科学习等理念与我的教育追求不谋而合,更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里,显露出其前瞻性与深刻性。

 

在IB的课堂上,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思维不再被单一的学科框架所束缚,而是能够跨越学科的边界,探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不仅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更在无形中锤炼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学生们被鼓励去质疑、去探究、去反思,他们的思维变得愈发敏锐和深邃。这种思维方式,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术上的进步,更将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能够独立思考、明智抉择。

作为教育者,我深感自己的使命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们在精神的层面上得到升华。在IB学校的教育实践中,我更加明晰了自己的教育方向:我要培养的,不仅是学识渊博的学子,更是具备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未来领袖。

未来我怀揣着宏伟的教育理念继续前行。我渴望能够不断深化跨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并尊重多元化的文化背景。我也希望通过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帮助他们在全球化的大潮中锤炼出所需的各项技能与素养。

 

查看了解学校更多信息>>>

 

家长有问必答

---索取资料,预约看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