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校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正文

北京东方红学校·明德学院:太“卷”了!AP考试放榜,中国学生再掀“高分竞赛”

本文由北京东方红学校·明德学院整理发布,欢迎联系预约参观学校

 

最近国际教育圈又有大动态,2025年AP考试成绩正式揭晓,中国学生的报考情况和分数表现,瞬间成了热议焦点。

01

AP考试,

国际升学的“敲门砖”热度飙升

 

AP(Advanced Placement),即美国大学先修课程,是由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主办的标准化考试体系。它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旨在为学有余力的高中生提供提前接触大学课程的机会,经过近70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认可度最高的国际课程体系之一。如今,AP成绩不仅是美国大学评估学生学术能力的重要标准,在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主流留学国家的高校申请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AP考试的意义早已超越“提前学习大学知识”本身。在激烈的国际升学竞争中,优秀的AP成绩是学生学术潜力的有力证明。海外顶尖院校在筛选申请者时,除了关注GPA、标准化语言成绩(如托福、雅思)和标化考试成绩(如SAT、ACT),AP成绩已成为衡量学生学术深度与广度的核心指标之一。例如,申请美国常春藤盟校的学生,通常会提交4-6门AP 5分成绩;申请英国G5超级精英大学的理工科专业,微积分BC、物理C等科目5分更是“标配”。

更实际的价值在于学分兑换。多数美国大学规定,AP成绩达到3分及以上即可兑换相应课程学分,部分顶尖院校要求4分或5分。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一门AP微积分BC 5分可兑换8个学分,相当于节省了一学期基础数学课的学费(约2万美元);而计算机科学A 5分可兑换编程入门课程学分,让学生跳过基础阶段,直接进入专业核心课程学习。这种“省时又省钱”的优势,让AP成为许多家庭规划留学时的必选项。

近期,2025年AP考试成绩正式放榜,中国学生的报考数据和高分表现再度引发教育界热议。从一线城市的国际学校到二三线城市的公立学校国际部,家长和学生们都在密切关注分数波动,社交媒体上“AP 5分喜报”“多科满分经验”的分享刷屏,一场围绕高分的竞赛愈演愈烈。

02

中国学生报考数据:

持续增长,竞争加剧

 

(一)报考人数创新高

低龄化趋势明显

回溯近五年数据,中国学生AP报考热度呈爆发式增长。2020年,受全球疫情影响,留学市场短暂遇冷,但AP报考人次仍保持在2.8万;2021年疫情稍缓后,报考人次迅速回升至3.2万;2022年突破3.8万;2023年增至4.5万;2024年攀升至5.8万;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报考人次已达6.5万,较2020年增长超130%。这一增长曲线背后,是留学低龄化浪潮的推动——越来越多初中生提前接触AP预备课程,高一学生便加入报考大军,希望通过“早规划、早备考”在竞争中占据先机。

 

从地域分布来看,AP报考呈现“沿海领跑、内陆追赶”的特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报考人次占比超40%,这些地区国际教育资源集中,优质国际学校数量多,家长对AP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更高。同时,杭州、南京、成都、西安等新一线城市的报考增长尤为显著,2025年这些城市的报考人次同比增幅均超过30%,反映出国际教育资源正从核心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扩散。

 

报考人数激增的背后,是家长和学生对“学术竞争力”的迫切追求。在留学申请“水涨船高”的当下,GPA满分、语言成绩达标已成为基本要求,AP成绩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一位国际学校高三学生家长坦言:“现在申请前50的大学,没有3门以上AP 5分都没底气,孩子从高一开始就规划了6门AP,压力再大也得拼。”

(二)热门科目分布:

理科稳居主流,文科逐步升温

在科目选择上,中国学生的“偏好清单”既体现了传统优势,也反映了留学专业趋势的变化。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科目始终是“香饽饽”,2025年报考占比达65%,其中微积分BC、物理C力学、物理C电磁学、化学四门科目报考人次超3万。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中国学生扎实的数理基础——从小接受的高强度理科训练,让他们在这些科目中更容易取得高分。同时,海外理工科专业就业前景广阔,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等热门专业的申请中,理科AP成绩是“硬通货”,进一步推动了理科报考热潮。

值得关注的是,经济、心理等文科科目报考占比逐年上升,2025年已达20%。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心理学三门科目报考人次合计突破1.3万,成为文科类的“新宠”。这一变化背后有多重原因:

  • 一是文科AP备考周期相对灵活,对语言能力的要求低于历史、文学类科目,适合作为“保底高分”科目

  • 二是商科、社会科学类专业申请热度上升,经济、心理等科目成绩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

  • 三是部分学生希望通过“理科+文科”的组合,展现学术多样性,避免申请形象过于单一

此外,新兴科目也迅速崭露头角。2023年新增的预备微积分(Pre-Calculus),凭借“衔接高中数学与AP微积分”的定位,2025年报考人次已突破5000,成为高一学生的“入门首选”;计算机科学A(CSA)报考人次三年增长200%,反映出人工智能、计算机专业的持续火热;环境科学、人文地理等“小众科目”报考人数也在增加,部分学生试图通过这些科目“另辟蹊径”,避开激烈竞争。

03

成绩表现:

高分频出,但“内卷”加剧

(一)高分率亮眼

部分科目优势显著

从分数表现来看,中国学生在AP考试中展现出强劲实力。2025年数据显示,中国学生多门科目的5分率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 微积分BC 5分率达44%,是所有科目中最高的,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近20个百分点

  • 物理C电磁学5分率23%,物理C力学5分率20%,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

  • 计算机科学A 5分率25%,与全球顶尖水平持平

这些数据印证了中国学生在理科领域的传统优势,也让这些科目成为“必争之地”。

文科科目中,微观经济学表现突出,5分率达19%,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这一科目因“知识点体系清晰、备考难度适中”,成为许多学生试水文科AP的首选。心理学5分率虽未公开,但从培训机构反馈来看,中国学生的通过率已稳步提升,反映出学生对人文社科领域的关注度在增加。

然而,高分率的背后是“分母扩大”的现实。随着报考人数激增,高分考生的绝对数量大幅增加,形成“水涨船高”的效应。例如,2020年微积分BC 5分考生约2000人,2025年已增至近8000人,顶尖院校在筛选时的标准也随之提高——从前“有3门5分即可”,现在“5门5分只是起点”。

 

(二)隐性竞争升级

“数量+质量”双重比拼

AP考试的“内卷”早已超越“是否拿5分”的单一维度,演变为“科目数量、难度、匹配度”的综合竞争。海外院校的招生官在评估AP成绩时,会重点关注三个维度:

  • 一是科目数量,顶尖院校通常期待学生提交4-6门AP成绩,部分“学霸”甚至报考8-10门

  • 二是科目难度,微积分BC、物理C、计算机科学A等“硬核科目”的5分更具说服力,而环境科学、人文地理等“相对简单”的科目高分,竞争力较弱

  • 三是专业匹配度,申请工科专业的学生若提交文学类AP成绩,作用有限,反之亦然

这种竞争逻辑倒逼学生挑战“高难度组合”。一位申请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分享:“为了证明学术能力,我报考了微积分BC、物理C力学、物理C电磁、计算机科学A、微观经济学5门,其中前四门都是理科硬核科目,备考时每天学习12小时以上,压力特别大。”这种“多科+硬核”的组合已成为主流,让许多学生陷入“不敢停、不能停”的循环。

更严峻的是,AP成绩的“边际效益递减”现象日益明显。当多数申请者都拥有多门5分时,单纯的高分已难以拉开差距,院校开始关注“分数背后的学术潜力”。例如,麻省理工学院在招生说明中明确表示:“我们更关注学生如何通过AP课程挑战自己,而不是5分的数量。”这意味着学生不仅要考高分,还要在课程选择中体现“学术野心”,比如挑战难度极高的AP物理C、化学,或尝试历史、文学等非优势科目。

04

AP备考难点与应对:

中国学生的“突围战”

(一)三大核心难点

阻碍高分之路

回溯近五年数据,中国学生AP报考热度呈爆发式增长。2020年,受全球疫情影响,留学市场短暂遇冷,但AP报考人次仍保持在2.8万;2021年疫情稍缓后,报考人次迅速回升至3.2万;2022年突破3.8万;2023年增至4.5万;2024年攀升至5.8万;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报考人次已达6.5万,较2020年增长超130%。这一增长曲线背后,是留学低龄化浪潮的推动——越来越多初中生提前接触AP预备课程,高一学生便加入报考大军,希望通过“早规划、早备考”在竞争中占据先机。

 

从地域分布来看,AP报考呈现“沿海领跑、内陆追赶”的特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报考人次占比超40%,这些地区国际教育资源集中,优质国际学校数量多,家长对AP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更高。同时,杭州、南京、成都、西安等新一线城市的报考增长尤为显著,2025年这些城市的报考人次同比增幅均超过30%,反映出国际教育资源正从核心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扩散。

 

报考人数激增的背后,是家长和学生对“学术竞争力”的迫切追求。在留学申请“水涨船高”的当下,GPA满分、语言成绩达标已成为基本要求,AP成绩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一位国际学校高三学生家长坦言:“现在申请前50的大学,没有3门以上AP 5分都没底气,孩子从高一开始就规划了6门AP,压力再大也得拼。”

(二)科学应对策略

提升备考效率

面对AP备考的重重挑战,制定科学的策略至关重要。合理规划、精准发力,才能在竞争中突围。

提前规划与选课是基础。AP备考不宜盲目跟风,需结合申请方向、兴趣特长和学科基础综合选择。

  • 高一阶段可从难度较低的科目入手,如微观经济学、心理学,积累考试经验

  • 高二主攻核心科目,如微积分BC、物理C、计算机科学A,这些科目与多数专业高度相关

  • 高三可根据申请需求,补充1-2门差异化科目

选课时要避免“贪多求全”,与其报考8门却只有3门5分,不如集中精力攻克5门,争取全5分。

沉浸式语言学习是关键。突破语言壁垒需要长期积累,而非临阵磨枪。日常学习中,可通过阅读AP教材、英文原版教材、学科相关科普文章(如《科学美国人》《经济学人》)提升专业词汇量和阅读速度;观看学科相关英文视频(如TED-Ed科普视频、大学公开课)培养听力和理解能力;用英文整理笔记、撰写错题分析,锻炼学术写作能力。针对高频专业词汇,可制作分类词汇表,通过场景化记忆提升效率。

针对性刷题与复盘是核心。AP考试有明确的题型和评分标准,刷题需“精”而非“多”。历年真题是最佳备考资料,建议按科目、分阶段刷题:基础阶段刷章节练习题,巩固知识点;强化阶段刷整套真题,适应考试节奏;冲刺阶段模拟考试,限时训练。刷题后要及时复盘,分析错题原因:是知识点漏洞?语言理解偏差?还是答题技巧不足?针对不同问题制定补漏计划,能有效提升备考效率。

 

05

AP趋势展望:

未来会更“卷”吗?

报考热度将持续攀升

竞争门槛不断提高

回溯近五年数据,中国学生AP报考热度呈爆发式增长。2020年,受全球疫情影响,留学市场短暂遇冷,但AP报考人次仍保持在2.8万;2021年疫情稍缓后,报考人次迅速回升至3.2万;2022年突破3.8万;2023年增至4.5万;2024年攀升至5.8万;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报考人次已达6.5万,较2020年增长超130%。这一增长曲线背后,是留学低龄化浪潮的推动——越来越多初中生提前接触AP预备课程,高一学生便加入报考大军,希望通过“早规划、早备考”在竞争中占据先机。

 

从地域分布来看,AP报考呈现“沿海领跑、内陆追赶”的特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报考人次占比超40%,这些地区国际教育资源集中,优质国际学校数量多,家长对AP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更高。同时,杭州、南京、成都、西安等新一线城市的报考增长尤为显著,2025年这些城市的报考人次同比增幅均超过30%,反映出国际教育资源正从核心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扩散。

 

报考人数激增的背后,是家长和学生对“学术竞争力”的迫切追求。在留学申请“水涨船高”的当下,GPA满分、语言成绩达标已成为基本要求,AP成绩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一位国际学校高三学生家长坦言:“现在申请前50的大学,没有3门以上AP 5分都没底气,孩子从高一开始就规划了6门AP,压力再大也得拼。”

考试难度或微调

考察维度更趋多元

回溯近五年数据,中国学生AP报考热度呈爆发式增长。2020年,受全球疫情影响,留学市场短暂遇冷,但AP报考人次仍保持在2.8万;2021年疫情稍缓后,报考人次迅速回升至3.2万;2022年突破3.8万;2023年增至4.5万;2024年攀升至5.8万;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报考人次已达6.5万,较2020年增长超130%。这一增长曲线背后,是留学低龄化浪潮的推动——越来越多初中生提前接触AP预备课程,高一学生便加入报考大军,希望通过“早规划、早备考”在竞争中占据先机。

 

从地域分布来看,AP报考呈现“沿海领跑、内陆追赶”的特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报考人次占比超40%,这些地区国际教育资源集中,优质国际学校数量多,家长对AP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更高。同时,杭州、南京、成都、西安等新一线城市的报考增长尤为显著,2025年这些城市的报考人次同比增幅均超过30%,反映出国际教育资源正从核心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扩散。

 

报考人数激增的背后,是家长和学生对“学术竞争力”的迫切追求。在留学申请“水涨船高”的当下,GPA满分、语言成绩达标已成为基本要求,AP成绩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一位国际学校高三学生家长坦言:“现在申请前50的大学,没有3门以上AP 5分都没底气,孩子从高一开始就规划了6门AP,压力再大也得拼。”

 

总结

AP考试的“内卷”背后,是中国学生对国际升学机会的渴望,也是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缩影。但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AP成绩只是升学申请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海外院校选拔学生时,更看重的是学术潜力、兴趣热情、综合素质,以及对知识的真正热爱。

过度追求高分、盲目跟风报考,可能会让学生陷入“为考试而学习”的误区,忽视了对学科本质的探索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一位资深升学顾问提醒:“我见过太多学生考了6门AP5分,却在面试中说不出对学科的理解,这样的申请是没有灵魂的。”

发布时间:2025-08-26 10:25:44
新闻动态
更多

---索取资料,预约看校---

常见答疑

北京东方红学校·明德学院怎么样?北京东方红学校·明德学院好不好?

北京东方红学校·明德学院怎么样?好不好?这个是家长经常问的问题,一个学校没有好不好,只有适合不适合。一个学校适合不适合主要通过以下几点因素来综合考虑: 北京东方红学校与明德国际教育学院强强联合,联合打造“北京东方红学校·明德学院”,简称“明德学院&rdq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