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金地未来学校开设哪些课程?
在保证中国国家课程的同时,小学和初中阶段引入国际文凭小学项目(IB PYP)和国际文凭中学项目(IB MYP)的课程框架,实施中外融合课程; 高中阶段开设国际高中部与普通高中部,国际高中部有机融合英国皇家文法学校(吉尔福德)IGCSE和A-Level课程元素;普通高中部开设普高班和艺术特长班,加以学校全方位设计的70
回溯人类数学文明的漫漫长路,每一段历程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早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便凭借对分数的深刻理解,堆砌出不朽的金字塔,让宏伟的建筑屹立于沙漠之中,诉说着数学的实用价值 。公元500年,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凭借超凡的智慧和坚韧的毅力,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领先世界千年,为数学理论的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光来到17世纪,科学的浪潮席卷欧洲。牛顿与莱布尼茨几乎同时发明微积分,为数学分析开辟了新的道路;笛卡尔创立解析几何,让代数与几何完美融合;费马猜想的提出,更是点燃了数论领域的探索热情,吸引着无数数学家前赴后继。
几千年来,数学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在中西方文明的交融碰撞中,如同一把时空密码,贯穿人类文明的始终。这把探索世界的钥匙,让人类拥有了跨越山海、探索宇宙的能力,引领着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道路上,无畏前行 。
而在圆周率已数到105万亿位的今天,数学更蕴含无与伦比的魅力,它既是工程师手中的实用公式,也是艺术家眼里的美学图腾,更是哲学家心中的终极之问。
南京金地未来学校将这份浪漫投掷于三月第二周的数学节,将学科融合、文化传承,国际视野与社会责任融合其中,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20余种可触摸的成长体验,让全校学生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寻找乐趣,收获力量,发掘无限的可能性。
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课程叠加,而是通过创造性设计,让数学成为连接艺术、科技、文化、社会的通用语言。这种跨学科实践,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潜能,更培养了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素养。
在“东方π巷”中,小学三年级学生用七巧板拼出轴对称图形,将几何原理转化为艺术创作;“智慧丝路”上,海娜几何人体彩绘和莲花数画创作人潮涌动,孩子们在异域风情中感受到了数学的美学表达;“理性之光”街道里,我们看见阿基米德积木安然垒起层层高楼,平衡间感受物理力学的奇妙。
中学部则将社会调研融入数学教育,展示了小组调研的成果:宋玟萱、杨雯芊同学通过"教育性别偏见"调研,用数据可视化图表揭示当代教育环境的进步;张仕涵同学的"亲子关系调查报告"则以数学建模探寻青春期沟通的"最优解"。
在数学周的设计中,文化传承被赋予了立体的时代内涵。从古代算具到现代科技,从东方智慧到西方经典,数学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连接文明的基因链。
预热周的“数学时光长廊”广播,用声音搭建起跨越五千年的文明桥梁。当孩子们聆听古埃及人用分数建造金字塔、巴比伦人发明六十进制时,他们触摸到了数学最初的温度;而中国《周髀算经》对勾股定理的记载、吴文俊“数学机械化”理论的当代价值,则让文化自信在数字中生根。
东方π巷的“算珠玲珑坊”里,六年级学生组装迷你算盘完成四位数加减法,让珠算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生。数学灯谜会上,“七上八下”的分数谜题、“李白买酒”的方程故事,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可参与的思维游戏。
正如指导老师所说:“我们不是在复刻历史,而是让古人的智慧在当代孩子心中复活。”文化传承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通过创造性转化,让文明基因在年轻一代心中重新编码,最终成长为面向未来的文化自觉。
国际视野不仅是金地未来的教育目标,更是融入血脉的文化基因。从国际赛事的卓越表现到跨文化数学体验,数学节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数字之窗。
这些数字也许会化作山区学生的爱心图书,变成贫困儿童的一顿饱餐、冬日里的温暖衣物。这种"数字劳动+公益实践"模式,让数学教育充满了人文温度。
在学科融合中培养创造力,在文化传承中筑牢根基,在国际视野中拓展格局,在社会责任中涵养情怀。这或许就是教育最动人的模样:让每个孩子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用数字的力量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在保证中国国家课程的同时,小学和初中阶段引入国际文凭小学项目(IB PYP)和国际文凭中学项目(IB MYP)的课程框架,实施中外融合课程; 高中阶段开设国际高中部与普通高中部,国际高中部有机融合英国皇家文法学校(吉尔福德)IGCSE和A-Level课程元素;普通高中部开设普高班和艺术特长班,加以学校全方位设计的70
2023年南京金地未来学校费用 小学1-6年级 费用:12-14万/年 包含杂费 初中7年级 8年级 9年级 14万-17万 /年 高中10年级 11年级 G10-G11(A-Level学术班、皇家艺术班) 15万-18万 /年 艺术班17-20万 三餐:早餐是1500/学期 中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