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校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正文

国际部|首都师大附中2023届学子高中生活与申请季故事分享(二)

首都师大附中国际部

2008年经北京市教委批准,首都师大附中成为北京市示范高中校中首个引入美国大学先修课程(AP)项目,率先研究实践并实现了AP课程教学的本土化、率先研发英语校本课程帮助学生准备托福、SAT(ACT)标准化考试的学校。首都师大附中国际部至今已有12届毕业生,办学经验充足,校友资源丰富,整体升学结果优异。

首都师大附中与具有264年历史的美国优秀私立捷门棠学校(Germantown Academy)直接合作办学,通过高度个性化培养帮助每一位同学实现高质量全面发展。

 

PART 012023年申请季成绩

截止至202341日,首都师大附中国际部202359名毕业生已经被英国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乔治城大学、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纽约大学、南加州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名校录取。其中有2名学生获得了藤校康奈尔大学录取

 

近期,我们将邀请2023届优秀学子,回顾高中生活的点滴与收获,讲述不断自我探索的申请之路,以此铭记奋斗的青春和成长的华章。

 

PART 02故事分享
爱与真诚的旅途2023届褚梦晗

  简介  

托福:117

ACT: 36

平时成绩:特别优等生

主要校内活动:校学生会、人文社

录取大学:剑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明德学院

我并不算传统意义上的学霸,并不聪明,也不具有某方面的特殊才华。我的升学结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幸运。我的成长绝大部分依靠于我的家人、朋友、老师及形形色色的人给予我的支持和爱。在此对帮助过我的人致以诚挚的感谢。


01探索EXPLORATION




我热爱文字。文字的流动性令我痴迷——不仅因为它有跨越时空的力量,更是因为它的模糊和局限使得意义可以无限。带着想要通过文字延续校园文化的初衷,我在十年级加入了校学生会,成为了第四十一期校刊《焰火》的主编。在编辑部时,我主要负责刊物概念定位、征审稿件、版面设计、文创设计、最终售卖等工作的统筹安排。我也有幸与许多真诚努力的同学共事,让我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后来,我成为了校学生会主席团的一员,主要协调促进权益部、技术部及《焰火》的工作,这些经历提升了我的人际交往和活动策划的能力。

校刊《焰火》

我喜欢音乐,尤其喜欢说唱这种通过融合文字和节奏传达力量的音乐形式。在十年级的英语课学期汇报表演上,我与同学们完成了音乐剧《汉密尔顿》的排演,成为了网易音乐人,也参演了几次学校举办的达人秀。舞台上的灯光总是很刺眼,但我好似变成了一颗燃烧的陨石。








02成长DEVELOPMENT




在十一年级,我参加了附中国际部为对人文学科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开设的特别优等生文学课程。在这里,我第一次全面地了解从古希腊到近现代的成体系的西方哲学,也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专题课中被这位文学巨匠对生活的深刻洞察所震撼。这门课不仅拓宽了我的人文视野,也帮助我产出了几篇高质量的结课论文,其中一篇在我申请剑桥大学时作为写作样本提交。除此以外,和文学老师多次的探讨交流促进了我们的师生关系,他也为我撰写了推荐信,助力了我的申请。

我的申请乃至人生的转折点,是我在文学老师帮助下参加的芝加哥大学文学课程。我第一次仔仔细细地感受文字本身,并将生活和文学联系起来去形成个人的独特见解。我阅读了大量女性和少数族裔文学,观察到女性在社会期许的多重身份间的挣扎,以及在表面的机会平等下被内化的偏见,并为此感到痛心。在语文盖老师和升学指导老师Christina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参加了爱荷华青年写作营,并在这里创作了自己所写的第一篇有关女性主义的小说。

后来我慢慢发现,就像性别议题一样,在生活中,疾病、死亡这些概念被回避、被内化,最终都成为常态,这些现象进一步触发了我对教育的思考。我认为教育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摆脱生活中的刻板印象,引导学生成为主动的思考者,最终实现生活的“去常态化”。通过阅读文献,我接触到巴西教育学家保罗·弗莱雷(Paulo Freire)的教育实践以及他提出的理论主张“阅读文字与‘阅读’世界密不可分(reading the word entails reading the world)”。这个主张启发我把在芝大上课的经历与教育学联系了起来,并决定发起与教育相关的活动。








03教育实践PRACTICE




我和同学一起组织了关于生命教育的系列活动、举办了系列公益讲座并且在校内创办了人文社。

在生命教育的系列活动中,我们用绘本创作的方式为学龄儿童介绍生命历程、死亡以及悲伤处理,并举办家庭读书会促进相关话题的讨论。同时,我们还举办了自由绘画“我眼中的生命”、家庭种植等创意活动的沙龙。在整个组织的孵化和运行期间,英语柏老师渊博的学识和强大的脑洞为我提供了许多思路,心理老师Frank也通过专业的视角给我们提供了绘本的修改建议。我衷心希望这一系列活动能够作为一颗火种,点燃人们对想要怎样的人生的深度探索,同时帮助人们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死议题。

教育活动>>

在脑科学讲座中,我和同学们运用在校内所学的AP心理学的知识,为包含我校同学在内的初高中生们系统讲解了脑结构、阿尔茨海默症和脸盲症。我们希望能够破除人们对疾病的误解,促进对病人真诚的关爱。

校内的人文社对我而言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它不仅倾注了我和其他创始人朋友们对于人文学科的爱和对于创立自由研讨空间的理想,也承载着每一个社员对于各自所深耕领域的热爱。每一次社团活动,社员们都能带来非常精彩的分享。从讲解道德哲学到鉴赏丢勒的画作、从研读茨威格到日本文学介绍,大家的真诚和热情令我动容,也令我受益匪浅。特别感谢社团负责人庄老师支持我们安排一次次的活动,给予我们满满的关怀。








04一些建议SUGGESTION



最后,我想从“过来人”的角度给还在奋斗的学弟学妹们几点小建议。

1.保持平常心。升学固然十分重要,但去什么大学不能定义你是什么样的人,更不能定义你的人生。

2.成功是很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并不仅仅靠个人努力就能达到。因此,不因成功而傲慢,不因失败而自暴自弃。把能做的做好,其他的交给运气和机遇。

3.有热爱非常可贵。如果可以,请坚定地发展自己的热爱。

4.在学术和生活中保持充足的好奇心、行动力和毅力。至少对我而言,这些帮助我持续学习的品质和能力比具体学到的知识更珍贵。

希望我的成长经历能够给读者带来帮助!愿我们能够共同奔赴下一场爱与真诚的旅途。

END

供稿 | 褚梦晗

编辑 | 朱晓曦  邓晨

审核 | 许红云  刘佳

发布时间:2023-05-18 09:32:45

---索取资料,入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