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校首页 > 招生简章 > 简章详情

深圳中学实验体系课程(国际高中)

学习模式:小班 方向: 美国     英国     澳大利亚     加拿大    

招生对象:应届生

入学条件:入学考试

深圳中学实验体系课程(国际高中)

深圳中学课程体系

​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深圳中学创新课程模式,设计三大课程体系,供不同需求、不同特质的学生自主选择。其中,标准课程体系聚焦于国内高考,实验课程体系分为高考方向和出国方向,荣誉课程体系引领资优理科倾向学生深度学习和实践创新。

深圳中学实验体系课程(国际高中)

标准课程体系

1)体系的定位
​标准课程体系在学校的办学目标指导下,通过精品化的课程和精细化的管理,致力于帮助每一位学生在未来的国内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还注重学生身心健康、行为礼仪和家国情怀的培养。

深圳中学实验体系课程(国际高中)

(2)体系特色文化
  标语:深中标准,精益求精

  体系标志颜色:绿色

  打造标准美——环境美、力行美、奋斗美、言行美

(3)体系课程特色
标准课程体系的课程除涵盖高考领域所有必修、选修课程和学校公共选修课外,另外开设体系特色选修课程(体系特色选修课程结构图如下)。

深圳中学实验体系课程(国际高中)

深圳中学标准课程体系选修课体系

标准课程体系的课程特色概况起来就是:“学术型、标准化、有效性”。

所谓“学术型”,是指标准课程体系的课程内容及体系特色课程注重对接学术型大学学习需求,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养;

所谓“标准化”,是指标准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注重前后呼应,注重高中三年整体设计。课堂教学在关注模块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同时,也关注未来会考和高考考纲的教学要求,课程评价尤其是过程性评价强调评比标准要清晰易懂、操作规范、导向明确;

所谓“有效性”,是指标准课程体系的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还是学习评价,都要能保障学生更高效地学习,要能使每一位标准体系的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深圳中学实验体系课程(国际高中)

(4)体系特色活动
标准课程体系积极为同学们创设更多的机会和展示平台,成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体系学生活动组织与管理的“力成委员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系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集会的主持和摄影服务等工作。

体系积极凝聚家校合力,以“亲子力行”为载体,努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幸福感。

  (5)体系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理念:有效教学。课堂教学着重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判断,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基础学术课程全部采用行政班上课。模块教学各行政班统一进度、统一测验、统一讲评、集体分析,标准体系将在高一下学期进行文理分科。

倡导小组合作式探究性学习、跨学科综合课程——项目制学习。

(6)体系评价方式
课堂教学理念:有效教学。课堂教学着重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判断,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品质,模块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占30%,根据上课表现、平时测验表现、作业表现、学科素养等四个维度进行量化评价,以期促进学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积极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

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课程学习,通过综合性评价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7)体系管理模式
标准课程体系育人特色为“精”,即精细、精准、精密。无差异的关注学生整体的提升,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资源与平台;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关注每个学生在发展中的困惑与问题,最终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行政班制:学生以行政班建制,不分层,不走课。在高一下学期根据学生的高考方向进行文理分科。

班主任制:精细管理,班主任是每个班级学生发展的主要责任人,标准体系的班主任团队将是一支有着丰富带班经验和充满活力的精锐教师组成,将引领班级走向卓越。

严明制:在学校规范要求的基础上,会有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学生常规表现将作为选拔、推荐、评优的重要指标之一。对违规使用手机、迟到、早退、旷课等行为的同学依据违规程度进行分级训诫、督促反醒。

预警制:精准帮扶。聘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责任跟踪教师,协助班主任帮助学生解决诸如生涯规划、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心理困惑等问题,必要时帮助学生与各任课教师沟通,实现对学生的精准指导。责任跟踪教师并不面向全体学生,而是针对少部分需要得到持续跟踪关注和指导的学生,这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体系内选择适合自己的辅导老师,每个老师所带学生不超过5人。

同伴教育制:精英引领。坚守常规底线,通过系列德育课程和中西礼仪课程,引领学生有礼有节。培养一批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卓越学生组织,例如体系内阁、学长团、班干部、朋辈社团,创建积极向上、民主决策的管理文化氛围,引领体系学生的健康成长,真正实现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律、民主参与、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8)体系师资团队
标准课程体系有多位曾任和现任的学科组长、中青年骨干教师、省市名师;绝大部分教师具有丰富的高三备考经验和多年的班主任经验,教风开放民主而不失严谨。

 

实验课程体系

(1)体系的定位
实验体系是深圳中学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实践基地,主要探索创新型人才核心素养的培养模式、路径、方法、评价和策略。期待培养具有中华文化底蕴,通晓国际规则,具备国际视野,理解跨文化交流的创新型人才。

先进的办学理念、丰富的国际课程资源、科学的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法、诚信严格的成绩管理体制、自由民主的管理氛围以及多种多样的活动平台是实验体系最大的特点与优势。

目标学生:高考方向学生和出国方向学生;

特质优势:特色课程打通,小班化教学。

深圳中学实验体系课程(国际高中)

(2)体系特色文化
体系核心理念:独立、自主、合作、创造

体系标志颜色:蓝色

深圳中学实验体系课程(国际高中)

(3)体系课程特色
实验课程体系为高考方向和出国方向的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选择和众多国际高端学术活动。详细课程结构见下图。

深圳中学实验体系课程(国际高中)

深圳中学实验课程体系结构图

深圳中学实验体系课程(国际高中)

(4)体系特色活动

深圳中学实验体系课程(国际高中)(5)体系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不同的学科与不同的课程会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除了课堂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网络学习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鼓励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结合情景教学、混合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选课模式:高考方向学生从高一开始每周可从深中文凭校级课程或实验体系特色课程中选择三门感兴趣的课程;出国方向学生高一可从实验体系特色课程中选择两到四门感兴趣的课程,出国方向学生高二、高三进入AP课程全选课模式。

 (6)体系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所有课程评价均由“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构成。

 (7)体系管理模式
实验课程体系推行全员德育模式。高考方向学生实行导师制管理,每位导师管理20名学生,所有任课教师均为导师;出国方向学生实施班主任+升学指导管理模式。

(8)体系的师资团队 实验体系AP课程外教团队:

深圳中学实验体系课程(国际高中)

Clayton Hedges、Liam Der-Sarkissian、Phillip Stout、LuAn Keller、Colin Sheehy、Tyrell Smith、Wasin Chowsilpa、Tiffany Butrum、Bethany Roethe、Andrew Gallie、Axel Ritsma

实验体系其他教学团队:各学科教学骨干

(9)体系选择学生的标准
1、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或文科资优学生;

2、品学兼优,有接受国际教育需求的学生。

(10)体系未来的愿景
实验课程体系在总结前期课程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优质教育的有益经验,引入互联网+技术,立足全球化合作教育方向,为学生提供独特而有生命活力的学习经历和体验机会,既着眼于学生升入优质大学,更为未来幸福美满的人生奠定基础。

 

荣誉课程体系

(1)体系的定位
荣誉课程体系以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等荣誉课程为核心,以深度校本化的体系特色课程为基础,引领资优理科倾向学生深度学习和实践创新,培养未来社会理(工)科高层次人才。

(2)体系特色文化
体系口号:科学  自由  动脑  动手

体系文化内核:荣誉课程  深度学习  实践创新

体系特色活动:高端学术活动、学术性社团活动、科学与人文讲座、创新科技节

体系颜色标识:紫色

(3)体系课程特色
在学校“本校的课程”谱系下,根据荣誉体系定位,对原“基础学术课程”和“深中文凭课程”进行体系特色化改造,形成适合资优学生特点及选择需要的“体系基础课程”和“体系荣誉课程”两大系列,作为实现体系培养目标的基石。

“基础课程”以学生必修课程为主,包含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艺术、体育、技术、生涯规划、综合实践等学科的经过深度校本化改造的国家必修课程和体系特色必修、选修课程。

“荣誉课程”包含国家必修课程(荣誉)、学科竞赛课程、中国大学先修课程(AC)、自主招生课程(数学、物理)、高端学术活动课程等类别。

其中“高端学术活动课程”包括

①语言学、天文、哲学、地理、脑力、天文与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课程;

②丘成桐科学奖赛事课程;

③发明创造或科技类全国赛事课程;

④人文类或社科类全国赛事课程;

⑤高端国际邀请赛或锦标赛赛事课程。

(4)体系教学方式
实行学科、跨学科主题教学,崇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个性化学习和深度学习。

(5)体系评价方式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参与课程活动情况,完成作业及各项学习任务情况,从事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实验和实践活动情况等。学生完成一个阶段的课程学习并考核合格获得相应学分。学生因测试不合格而不能获得学分的,可以向课程老师申请一次补测,补考合格后方可获得学分。学生学业质量用等级和绩点评价。等级和绩点由总成绩确定。

(6)体系管理模式
荣誉体系采用“班主任+主教练、导师、任课老师+心理辅导”的全员管理模式,每一行政班设置班主任1名。主教练负责相关竞赛学生的教学与相关日常管理。导师负责相关高端学术活动课程学生的指导与相关教育管理。任课老师负责相关课程的教学管理和课堂管理。

 (7)体系师资团队
数学:

朱华伟(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领队)

张承宇(数学奥赛金牌教练)  

姚   亮(数学奥赛金牌教练)

张建强(数学奥赛金牌教练)

吴   边(北京大学研究生)

 

物理:

姚学林(物理奥赛金牌教练)   

吴长江(物理奥赛金牌教练)

熊志松(物理奥赛金牌教练)

涂道广(北京大学研究生)

张杰艺(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

 

化学:

杨  平(化学奥赛金牌教练)

孙剑鹏(南开大学研究生)

曾  灿(北京大学本科生)

其它教学团队:各学科骨干教师

 

 (8) 体系选择学生标准
第一:有学科竞赛资质的学生;

第二:对理科及相关学术活动有浓厚兴趣的学生;

第三:理科资优学生。

(9) 体系未来愿景
通过理科资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实践,探索资优生教育的有效途径,使理科资优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索取资料,入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