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校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正文

康桥家长分享:想让孩子优秀,你需要做这件事!

康桥在校生Ryan,从小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学业都由自己管,从不需要父母操心,除了学习钢琴,也不在外面参加早教、补课。在学校遵守校规,和同学和睦相处。他可以让妈妈安安心心做一个“佛系家长“。可是这世上真的存在”省心”的家长吗?真的不用付出就能安心佛系吗?Ryan妈妈的答案是,NO。

11月3日的康桥家庭教育大讲堂直播,我们邀请到Ryan妈妈,分享她的故事。Ryan妈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公共关系学、应用心理学专业背景,有15年的心理咨询工作经验。让我们一起看看,拥有心理学专业知识的Ryan妈妈,是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陪伴孩子,帮助孩子变得优秀的。

家长才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线

晚跑的孩子也不差

大家好,我是Ryan妈妈,康桥在读生家长。我的儿子Ryan,今年读G11,成绩还算不错,就是通常人们眼中“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学业优异的类型。可能大家会羡慕,先别着急羡慕,做优秀孩子的家长也并不轻松。这次分享,我其实是想跟大家说,尽管做父母很难,但再难我们也不能放弃学习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成年人。这样我们才有能力去帮助我们的孩子变得优秀。更具体来讲,我们应该在情绪管理这件事上做一个合格的家长,这样才能帮助孩子一起做情绪管理,给他合适的安慰、劝导,在他需要的时候排解问题情绪、疏解压力。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是概况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说,也就是3-7岁期间,是每个孩子核心人格形成的一个关键期。大家肯定都听过这句话“幸运的人用童年在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在治愈童年” 。讲的就是核心人格的重要性,如果核心人格这个基础打的不牢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造就了。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人格。”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成年以后在人格上的种种不足,大都可以在童年找到原因。他的童年经历,已经为他长大以后的心理发展埋下了一颗种子,决定了他人生的走向。

3岁-7岁是孩子人格、品格、性格的培养的关键期。我其实是一个不太赞成让孩子上各种早教班的家长,我家Ryan小学毕业后来到康桥,之前没有在外面参加过任何英语学习班,康桥浸润式的英语环境,是他英语学习的一个起点。从一开始的M班一路跑上来,一直是Honor班,MAP蓝思成绩在H班里都是排名靠前的,再到托福首考,在没有刷题也没有补习的情况下,裸考103,在我这个妈妈眼里晚跑的孩子一点也不差。都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起跑线在哪?我们家长才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线!你要让孩子学这学那,就不能自己什么也不学。我们都知道这是榜样的力量。

“问题情绪”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长

从事心理相关的工作,会遇到很多出现不同心理状态的孩子,每次见到这些孩子之后,我都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些有“问题情绪“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不同程度”问题情绪“的家长。因为这些家长有着同样的”问题情绪“,所以他们无法去觉察和感知孩子的”问题情绪“。

那你们平时是否有留意自己孩子的情绪?能分辨出孩子哪些是“问题情绪”么?或者你有觉察过自己或者周围人的情绪么?能觉知哪些是“问题情绪”吗?

说到“问题“情绪,我们先来看看人到底有哪些情绪?哪些情绪会构成“问题”?哪些构成的“问题”需要化解的?华东康桥国际学校

如图所示,人的情绪可以分很多种来归类,但唯独我们不能简单的用”好”和”坏”来归类。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呢?我来解释一下:当我们说“我很害怕,我很恐惧,我很焦虑”似乎都在表明有不好的事情在发生。可能很多人就会认为这是一种不良的情绪。但其实,适当的害怕、适当的恐惧、适当的焦虑是非常正常的,能让我们处于正常压力范围的状况中。比如,每个家长应该都遇到过,小时候每年寒暑假开学前,有些孩子会集中补假期作业的情况。因为还有几天开学了,作业没写完要被老师批评,要被家长骂,孩子开始害怕、焦虑了。这个焦虑就是孩子补作业的“压力”,这个压力基本也是在可承受范围。是一种短期的应激反应。

但如果“焦虑”这种情绪处于极端时,在一种并没有任何威胁的情况中发生时,就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变成焦虑症,患有这种疾病的人无时无刻都在过度担忧日常所发生的事情,并且很难控制。他们睡眠不佳,无法集中精神去学习和工作。也就是说严重的焦虑情绪,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成焦虑症、抑郁症、辍学、自杀……

要帮助Ta,学习管理情绪,跟压力好好相处

那我们如何判断情绪造成的压力问题,从而能及时有效地去帮助孩子呢?我可以先教大家一些非常简单的辨别方法。可能大多数人的情绪管理,更多的是情绪控制,这只是情绪管理的一部分,并不是情绪管理的核心内容,缺乏一套完整科学的情绪管理方法。科学的情绪管理既不是压抑情绪,也不是任由情绪肆意宣泄,而是通过健康的方法和手段将那些可能会构成问题的情绪转化为有益的。华东康桥国际学校

我给大家分享一段发生在Ryan身上的经历:大概在2019年初,Ryan突然迷上了玩魔方,自己去B站上找了大量的教学视频,包括世锦赛、中锦赛的影像资料来学习、练习。

2019年7月,Ryan报了一个非官方比赛,准备小试牛刀。这是他在自学且练了差不多有半年后第一次上赛场。我观察到孩子整个状态呈现出来的,除了紧张还是紧张。我有注意到,他早饭和午饭都没有正常进食用餐,因为在高度的紧张、焦虑情绪的压力之下已经出现了轻微的反胃干呕的躯体症状,与此同时我对场上其他选手,也特意观察了一下,年纪越小的孩子越没什么压力情绪反应。而年龄相仿甚至更大的比赛选手多多少少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应。华东康桥国际学校

Ryan首次参加魔方比赛

虽然我知道,这种症状,随着比赛的结束,也会自然而然消失,但我也知道,如果我不帮助他,学习管理情绪,跟压力好好相处,那么有50% 的可能以后在任何比赛中,甚至是在所有会产生“压力”的场合都发生这种情况。

比赛结束后,我直接把我观察到的情况跟他说了,包括对其他选手的观察,他对我观察到的无任何异议。那我们就需要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我从生理上去做一个干预,辅助帮助他调节心理。我让他在下一次比赛前一周,增加运动量。除去在学校每周的游泳课,篮球课,其余时间,他自己要想办法保持平均每天有45分钟的运动量。周末可以更多一些。其次我让他每天早上补充复合维生素B。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起什么作用呢,我给大家从生物学的角度简单的解释一下。

我的这些方法是从著名生物学家罗伯特.萨波斯基(Robert Sapolsky)在斯坦福上过一堂关于抑郁症的课上所借鉴的。

这位生物学家的观点是:我们人类很多心理疾病,或抑郁症或焦虑症并非单纯的心理疾病,而是一种有着深刻的生物学根源的真实疾病,有大脑神经原因的,不完全是认知和行为问题,也就是说不完全是心因性的。心理过程的根源不是灵魂,而是脑袋壳里的一大碗“豆腐脑”,所以,要理解这些问题情绪和心理疾病,必须同时从生理与心理两个视角来完整理解。华东康桥国际学校

维生素B起到的是一个辅助调节植物神经的作用。人在问题情绪产生的时候,会出现植物系统紊乱。心慌、失眠,入睡困难,进食苦难,反胃,干呕、手心冒汗……

(温馨提醒:维生素B建议咨询医生后服用哦)

从认知上调整心态

我从认知上去帮助他调整心理:介于之前所说,他对参加魔方比赛是有一个清醒的自我认识的,不是冲着结果而去的,那我就让他自己找造成紧张的原因,他坦言说,其实还是想能获奖,虽然自己知道不可能,毕竟高手云集,而以秒计算的成绩都是精确比拼到小数点后三位数。因为他想要那场比赛的奖品,某品牌赞助的独家改版魔方。我其实听到他这么说内心觉得有点好笑,这个问题解决起来是很容易。我问他这种改版魔方是否有卖,他说网上有的,稍微贵一点,他只不过不想让我们为了支持他“玩”这件事花这个钱,他想靠自己的能力去赢得。当然,他可能觉得在获奖后,我们会更支持他。因为在比赛的那两天,他发现,很多选手的父母其实都不支持孩子玩魔方,特别是一些来自公立学校,中高年级的孩子,“玩魔方”在父母眼里简直就是不务正业,父母不愿意让孩子砸一大把时间到一件他们看来根本看不到成果,毫无意义的兴趣爱好里。结果给了自己太大的压力。后面的故事我不说大家也能猜到,我给他在网上买了这款魔方,其实根本花不了多少钱。他自然很高兴。

但同时,我也暗自反省,可能是我之前尽管同意他玩魔方,但我言行举止或者表情里都还是存在着不坚定。这种不坚定也是造成他无形中焦虑和心理压力的原因。于是这一次我反复的,跟他强调,既然你并不刻意追求结果,那你就要尽情享受“玩”这个过程,这是你的初衷,请你把每一次赛场都当作游乐场。只要你觉得乐在其中,觉得魔方的世界能为你带去快乐,就是我们父母支持你的动力。我们完全不在意你有没有获奖。

2019年11月他参加官方赛的时候,整个状态就完全松弛多了。

再到2019年12月,再一次参加魔方赛,整个状态简直是乐在其中了。

父母是孩子的支持系统

说到这,有些家长会问我,你是真的能无条件支持孩子“玩“这件事情么?是的,我能。我觉得任何一种”玩“都会有所收获,包括玩游戏。当然玩游戏我和孩子之间也是有约定的,有边界的,下载任何游戏都要告知父母,色情、暴力、血腥、少儿不宜、违反法律法规的游戏肯定是不允许的。接下来关键是看我们做家长如何去引导,让他们乐在其中,而不是玩物丧志;用善于发现优点的眼睛去欣赏自己的孩子;能和孩子产生更多的共情,有更多的连接点。这种欣赏,可能是很长远后才能看出效果的,比如Ryan玩魔方,他制作了独家解法的教学视频,放在B站上,也收获了不少粉丝。无形中因为看大量世界魔方竞标赛的影像资料,和教学视频,也练习了听力,提高了英语水平。

我们再回到魔方比赛这件事,当我发现孩子的问题情绪,我帮助他去解决问题的同时,也真诚的反思了自己,用深层次的接纳去安抚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意义在哪?用一个专业的词来说,父母是孩子的社会支持系统。这个社会支持系统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怎么理解这层意思呢?我给大家看一段我曾经在专栏里写过的一段话,还是比较直白直观的表达了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性。

华东康桥国际学校

对于B伤害,我们做父母的,很多时候是意识不到的。

我分享一件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事,Ryan小学时,有一次做值日生,我去教室门口等他,那天教室里留下来很多订正作业的孩子。有些订正完的去老师办公室批改过后陆续离开了。剩下没几个了,当时教室门口站着另一位妈妈,她的女儿拿着作业本走了过来,有点哭丧着说,我实在看不出这道题错在哪里了?我计算了好几次答案都是一样的。她妈妈说,老师批你错肯定是错了喽,再去仔细找,你看人家都订正完走了。你磨叽死了……孩子碰了一鼻子灰沮丧的又坐回去了。我当时在旁边很想给这个妈妈一些建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还是忍住了。这是一个非常普通且看上去日常的场景。

我先不说这位妈妈错在哪里了。换成是我,我会这样说,那你去请教老师吧?看看到底错哪里了。如果是没搞懂,正好可以再去听老师讲解一遍。(解决孩子的困惑)万一有可能是老师批错了呢?毕竟老师每天要批那么多作业。(无形中孩子一种肯定和鼓励)抓紧去办公室问,你们不回家,老师也不能下班。(让孩子也学会共情,体谅,换位思考)

父母给予孩子的安全感

看上去这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其实是让孩子感受到有父母支持的安心。父母给孩子安全感就是从无数件不起眼的小事上在累积和建立。

再来讲讲这位母亲。她在孩子需要支持时,没有给予,如果经常发生这种情况,那这个孩子的人格里就容易出现低自尊、自我评价低、自我否定等等问题。这个母亲犯的另外一个错误,几乎我们每个家长多多少少都犯过:很多孩子小学时都磨叽,写作业拖拖拉拉,不集中,东摸摸西看看。我来告诉你这是为什么:因为整个小学阶段孩子的大脑神经的额叶还没有发展好。额叶是掌管什么的?神经的控制功能,和语言的调整功能,都在额叶。额叶没发展好,孩子就没办法专心,就容易兴奋、走神,不专注,做事磨蹭。所以,尊重孩子的大脑发育特点,不要苛责。如果很多家长能了解和学习一下这些知识,肯定会对自己的孩子多一点耐心。

所以也让我们不要停下学习的脚步,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我一直认为“世上最好的教育是家庭教育,最好的学校是家庭这所学校”。而不是为孩子找一所有名的学校,就能让孩子接受到好的教育了,很多无形的教育还是要我们自己来,包括安全教育,青春期性教育,生命教育,直到他18岁之前,整个人格形成前是丝毫松懈不得的。

发布时间:2021-11-14 14:53:01
新闻动态
更多

---索取资料,预约看校---

常见答疑

住宿条件如何?

住宿为4人一间,干湿分离

课程配比怎么安排的?一周几节英文课?英文课是外教授课还是中教?

双语班一周45节课,其中英文课是20节(包括4节体育、美术、音乐也是英文授课),2节社团课,2节游泳课,其他为中文课程:语文、数学、道法,英文课全部英文授课,有中籍英师也有外籍英师。

教材等选用哪些教材?

义务教育阶段教材采用部编版教材,英文有额外的补充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