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站来源:苏州国际教育圈发布时间:2024-01-19 11:21:53
最近,在小红书上看到一些家长分享了孩子就读国际学校的一些真实反馈。
课外补课花费很大,远远超过了学费;
国际学校真的没你想象中的轻松,甚至比体制内的还要累
管理方面并不如传说中的开放,手机等电子产品会严格管理
……
小编在很早之前就有和大家分享过,“进了国际学校就和学业压力彻底再见了”,这句话,对国际教育最大的误解。
就读国际学校到底有多“卷”?有些“残酷”的真相,估计只有真正经历过国际学校的过来人才知道吧……
国际学校最贵的不是学费
不少转轨进入国际化学校的家长,都会“大呼上当”:本来转轨就是为了逃离应试教育的书山题海,可没想到国际化学校一样要补课!烧的钱还更多了!
之前有这么一个案例:一个国际高中的学生,4年花费250w,其中学费80w,补课费竟然和学费持平甚至更多!原来国际学校里碎钞机似的娃,最大的花销根本就不是学费,而是报各种班课。
因为国际学校的学生们意向的是海外大学,而海外的录取要求可就不单单只是看学科成绩了,学校还会筛选有能力、有技能、有杰出经历的孩子。而这些软性要求,每一样都是要靠钱“砸出来”的。
首先,部分孩子刚进入国际学校,英语方面比较薄弱,不适应全英文教学环境,英语得补吧?或者因为偏科,某学科跟不上进度,成绩落下了得补吧?这和中高考的学习逻辑是一致的,就需要课外把落下的知识补回来。
紧接着标化考试培训得跟上吧,毕竟申请国外大学,标化成绩、语言成绩是最为基本的。中国学生标化成绩一直都很高,所以要想突出重围,更需要有一份较好的成绩证明,孩子就得不停的刷分以达到梦校的要求。
还有,为了冲击G5藤校等等,需要刷竞赛、夏令营,或是做个人项目来提升背景、丰富履历,这些都是需要额外花钱的。
所以说,就读国际学校补课费才是教育支出的大头。如果仅靠校内资源,没有家庭的额外助力的话,国际学校的学生也是很难在激烈的申请中拿到理想offer的。
升学成绩好不一定和学校有关
每年放榜季,家长们热议的焦点总是离不开那些顶尖的海外名校。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像学长学姐一样,经过国际学校的培养,顺利进入藤校或牛剑。
顶尖的国际学校能够保持优秀的升学成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的生源本身非常优秀。这些学生基本上在进入国际学校前就是学霸。
他们经过长期的个人努力和积累,形成了优秀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自带内卷属性。
国际学校并不是魔术师,不能保证学生一定能够进入顶尖的名校。学生成功与否仍然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和条件。
家长和孩子需要理性评估自己的需求和能力,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在择校时,也不用只盯着第一梯队顶尖的学校不放,要相信,是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外教水平良莠不齐
很多家庭选择国际学校,是奔着“纯正”的国际教育去的,所以对学校的外教比例格外关注。
在混乱的国际教育市场中,许多国际学校以高比例的外教为卖点,这误导了许多家长过于看重教师的身份背景,却忽略了他们的真实教学水平。
中国家长对于“长发碧眼的欧洲白人”面孔有着强烈执念,认为只有这种标准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外籍老师,而这也往往造就了很多“水”外教。有些国际学校为了迎合家长的偏好,会优先考虑标准欧美长相,再看教学水平。
而且,国际学校的外籍老师,流动性要比中教高很多,前几年因为疫情原因,国际学校外教流失惨重,原本奔着高外教率择校的家长真是追悔莫及。
所以,家长在择校的时候,家长们要仔细考察外教的资质:外籍专家证、合法居留证、本国/国际教师资格证和学历证书,这些都是外教的专业程度、教学水平及基本人品的有效根据。
国际学校并没有那么自由
很多人在进入国际学校之前,非常羡慕在读生的“自由潇洒”,可以玩手机点外卖出去聚会开派对……但实际上,这只是他们生活的“凤毛麟角”,更多的管控外界根本不了解。
“不能染发、采用军事化管理,电子产品严格限制,不能点外卖进校园,早自习+晚自习必到……学校甚至有专门的手机管理老师,如果玩游戏被抓到会给一张Detention,三张Detention后会收到一张Suspension,如果收到三张Suspension,就会被直接劝退!”现在很多国际学校的管理已经日趋严格化和体制化。
其实对于国际学校采用体制内学校的管理模式,要一分为二的看待。首先,主流的英美教育体系也很重视标化成绩,与此同时,偏应试的学校,由于升学率高,也备受中国家长喜欢,像是素有“国际教育界的衡水中学”的贝赛思在广深大受欢迎,就说明了这一点。
青春期的孩子,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叛逆,沉迷玩游戏、思想开小差、走偏路……国际学校的管理严格对孩子们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甚至对于一些自控力不太好的学生,家长想要通过国际学校来改变命运,就需要「欧美的课程+中国的严格管理=优秀的录取结果」!
好成绩和散漫本身就是相违背的,如果奔着轻松上好大学的目的选择国际学校,那一定会失望。
那为什么还要选择国际学校呢?
选择国际学校并不轻松,费钱也费力,那为什么还要选择接受国际教育呢?
小编总结了以下三点:
重视让学生合作而不仅仅是竞争
在国际高中,由于每个学生选课不同,考试成绩无法排名。每个学生都有学好自己擅长科目的可能,大家不再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
国际化学校鼓励学生不与他人比较,但要与自己较劲,而且国外大学的录取标准都已事先公布,也就是说,如果大家都考得好,就都有资格申请到好的大学。
如果说国际化学校的合作氛围与教育理念有关,那么,采用个性化教学则与课程设置、小班教学等因素息息相关。
尊重学生差异采用个性化教学
许多国际化学校校长在国际教育择校上演讲时,都提到其学校是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但依旧有许多家长困惑:国际学校到底是如何个性化教学的?
其实,个性化教育主要体现在国际化学校的课程体系上。
因为,国际化学校所开设的国际课程则有着明显的可选择性。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进行选课,扬长避短。
比如A-Level课程,其课程特点包括:一是科目齐全,共有60余门课程供学生选择;二是组合自由,所有课都是选修课(包括数学),没有必修课。
因此,国际化学校的这种选课机制能够让绝大多数孩子都能选到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课程组合。
不少家长感慨:孩子读国际化学校,需要很强的独立自主能力和自律习惯。
由于国际化学校采用的是体验式、引导式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需要自主性、主动性。
培养独立自主和自律习惯
国际化学校是这么规定的:学生是可以带手机到学校的,但是在上课和晚自习时,手机必须保持关机并放在自己的储物柜中,其他时间可以自由使用。这种管理与国内很多学校在中考、高考的备战期间禁止使用手机的做法截然不同。
实际上学生手机不离手,是因为手机具备了通信、摄像、交流、信息查找等功能,同时也是学生想借以消磨时间。许多国际化学校的做法是与其强迫学生在某个时间一定关机,不如让孩子们的在校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孩子们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学习和学校的各项活动上。这样一来,孩子们白天累了,晚上自然睡得好;有趣的事情多了,也就不会整天依赖手机消遣娱乐。
在国际课程体系中,学生慢慢都会养成一种自主学习和自律生活的习惯,这种习惯不是“规定”出来的,而是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物。
强迫会产生逆反心理,而自由的空间反而会催发自觉性,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反省、自我约束。
以上就是《惊爆真相:国际学校最贵的竟然不是学费!》介绍。国际教育前线,从业十年,专业的国际学校择校服务平台。全国国际学校一站式择校服务,规划目标学校入学备考方案。快速了解您所在地域国际学校排名、学费、入学条件、校园开放日,欢迎在线预约咨询或者电话:4006-196-100
如果您想要提前了解关于国际学校的更多信息,填写下方“家长有问必答”即可获得一对一咨询 & 预约探校。